👻 藏頭詩?諧音?沒指名道姓罵人就沒事嗎?-藏頭詩、諧音罵人、指名道姓、誹謗罪、公然侮辱罪、影射攻擊、侵害名譽權、網路言論責任、遊戲辱罵、訴訟風險
- Alex律師
- 3月8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選舉將至,網路上火藥味十足,支持者互罵不手軟。有些人甚至大膽宣稱:「沒指名道姓就告不成!」、「用藏頭、諧音就沒事!」但這種說法真的是免罪金牌嗎?其實不然,這些手法不一定能讓人免責,反而可能讓你吃上官司!⚠️
1️⃣ 用諧音、藏頭、不指名道姓就沒有法律責任嗎?
🔹 刑事責任:仍可能構成誹謗或公然侮辱罪
法院會綜合判斷,只要發言的諧音、藏頭詩能讓人推敲出在罵誰,仍可能構成誹謗或公然侮辱罪。例如:🔸 諧音攻擊:某人名叫王大平、江旗勝,卻被留言「王大便、江去死」,即使字不完全相同,法院仍可能認定貶損其社會評價。🔸 藏頭詩罵人:即使發文看似無害,但藏頭組合成「XXX假名媛」,法院仍可能判定該發言意圖貶損當事人名譽,構成誹謗罪。
🔹 民事責任:仍可能被求償
最高法院判例認為,侵害名譽不以直接言語為限,即使透過暗示、影射、字裡行間的安排,只要能讓人明白攻擊對象,仍可能構成侵害名譽權,被害人可依法求償。
2️⃣ 在遊戲裡罵人角色、帳號,沒說真名就沒事?
不一定!但法院普遍認為,網路暱稱、遊戲角色與真人身份雖不同,但這些虛擬身份仍能建立社會評價。因此,在遊戲內公開辱罵特定玩家,仍可能構成公然侮辱或誹謗罪。例如:
🔹 遊戲內公開辱罵:「XX是廢物」、「垃圾奴隸」、「白癡」等詞,即便未使用真實姓名,仍可能損害該角色在遊戲社群中的名譽,進而構成刑責。
🔥 結論:沒指名道姓,仍可能違法!
諧音、藏頭、影射攻擊並非「免罪護身符」,無論在社群、遊戲或其他網路平台,都應謹慎發言,避免誹謗與公然侮辱的法律風險。
📌 理性發言、尊重他人,才是最好的保護自己方式! 👍

藏頭詩、諧音罵人、指名道姓、誹謗罪、公然侮辱罪、影射攻擊、侵害名譽權、網路言論責任、遊戲辱罵、訴訟風險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