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出提款卡 = 涉嫌詐欺罪幫助犯!小心一念之差,踏上不歸路-出借銀行帳戶、詐欺罪幫助犯、不確定故意、人頭帳戶、刑事責任、詐騙新手法、銀行帳戶借用、提款卡借出後果、反詐騙專線165、法律責任與風險
- Alex律師
- 2月23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現今社會,借出銀行帳戶、存摺、印章或提款卡 看似小事,但卻可能讓你背上 「詐欺罪幫助犯」 的罪名。
出借銀行帳戶 = 幫助詐欺犯罪?
許多人可能認為 「我只借給朋友、換點零用錢而已」,但在法律上,這已經構成 幫助詐欺罪 的 「不確定故意」。法院認為:
銀行帳戶是 個人財產信用的象徵,若他人不用自己名義開戶,而是向你 借帳戶,很可能是想 隱瞞身份、取得不法贓款,並 逃避警方查緝。
詐騙集團利用 人頭帳戶 已經廣為人知,任何 有社會經驗的成年人 都應該意識到此風險。
出借帳戶者即便 不確定 對方是否會拿去詐騙,但 明知有可能 卻仍然提供,這就是所謂的 「不確定故意」。
「我不知道他要拿去詐騙啊!」能脫罪嗎?
很多人會辯稱 「我不知道他要拿去騙人啊!」,但根據法院見解:
出借者 應該知道 帳戶可能被用來 詐欺犯罪,但仍提供帳戶,即構成 「不確定故意」。
即便 實際上不知情,只要符合 「應該知道」 的情況,法院仍會 傾向判定有罪。
換句話說,不知道並不等於無罪!
為何現在更容易被判有罪?
隨著 詐騙新聞層出不窮,社會對於 人頭帳戶 的認知逐漸提高。法院認為:
現代人對 借出帳戶的風險應有基本常識。
若在 資訊如此發達、新聞大肆報導詐騙案件、政府大力宣導反詐 的情況下,仍選擇出借帳戶,顯示出其對帳戶被用於詐欺犯罪後果不在意。
因此,法院對於出借帳戶者,判定有罪的機率越來越高。
詐騙手法升級:小心這些騙局!
隨著民眾警覺性提高,詐騙集團 也開始 改變手法:
假招募員工:要求提供 存摺、印章、提款卡、網路銀行密碼,聲稱是 審查、薪轉帳戶、節稅或金流管理。
辦貸款陷阱:以 協助辦貸款 為名,要求你交出 帳戶控制權,幫你 「做金流」增加信用,結果卻成了 詐騙人頭戶。
匯款幫轉帳:以 幫忙轉匯 為由,匯款到你的帳戶,讓你 提錢再轉出,實際上是 洗錢手法的一環。
千萬不要 被這些 花言巧語 給騙了!只要 有人要求你交出帳戶控制權,或者 讓你幫忙轉帳,幾乎 100% 是詐騙。若有疑慮,可以 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詢問,保護自己不被牽連。
小結:
借出銀行帳戶、提款卡,即使 不知情,仍可能構成 詐欺罪幫助犯。
「不確定故意」 的判定標準,強調出借者 應該知道帳戶可能被用於犯罪的風險,卻 選擇無視。
詐騙手法升級,警覺性不可鬆懈,遇到 不尋常、不合理的帳戶要求,務必 拒絕並報警。
出借銀行帳戶、詐欺罪幫助犯、不確定故意、人頭帳戶、刑事責任、詐騙新手法、銀行帳戶借用、提款卡借出後果、反詐騙專線165、法律責任與風險
コメン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