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圖私訊對話紀錄公開可以嗎?如何保護自己?📱-截圖私訊公開是否合法、 無故竊錄非公開言論罪、LINE對話截圖法律問題、刑法315-1條、個人資料保護法違規風險、違法蒐集處理利用個資、加重誹謗罪風險、馬賽克去識別化、私訊對話法律責任、社群媒體言論法律風險
- Alex律師
- 3月1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許多網友在使用 LINE、Facebook 等通訊軟體時,若與他人發生爭執,可能會一氣之下將私訊對話截圖公開,讓網友評理。這樣的行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嗎?
⚖ 截圖私訊公開分享可能構成刑事犯罪?
可能一:刑法第 315-1 條第 2 款「無故竊錄非公開言論罪」 🎥
1️⃣ 法律規定:
依刑法規定,「無故」透過錄音、錄影、照相或電磁紀錄方式,竊錄他人「非公開」的活動、言論、談話或隱私部位者,可能被判處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 30 萬元以下罰金。
2️⃣ 何謂「非公開言論」?
需符合 當事人主觀上認為應保密,且 客觀上有採取保密措施或隱密環境。
例如:
在家密室內談話,屬「非公開言論」✅
在公園大聲討論私事,無隱密性,不算「非公開言論」❌
但若基於 合法蒐證、揭發不法而錄下非公開言論,仍可能被視為正當行為,不構成犯罪。
3️⃣ 截圖 LINE、FB 私訊會犯法嗎?
(1) 截「他人與他人」的私訊對話:❌
若未經雙方同意擅自截圖,有法院認定 LINE 對話有加密機制,屬「非公開言論」,擅自截圖可能構成犯罪。
例如:
老公偷看老婆手機,翻拍「老婆與小王」的私訊,法院判決有罪🔒
(2) 截「自己與他人」的私訊對話:⚠️
法院大多認為,只要是自己參與的對話,不算竊錄。
但須 有正當理由,如蒐集證據,不得惡意散播。
群組內對話 亦適用相同原則。
可能二: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(個資法第 19、20、41 條)
個資範圍:
包括 姓名、照片、聯絡方式、身分證字號、病歷、性生活等。
截圖中若包含他人個資,應「去識別化」(如馬賽克),否則可能構成違法蒐集個資罪,面臨刑事處罰。
可能三:刑法第 310 條第 2 項「加重誹謗罪」
若截圖內容涉及 貶損他人名譽,即便內容真實,但 與公共利益無關,仍可能構成誹謗罪。
建議作法:🔎
分享前應 去識別化
避免公開與公眾無關的個人糾紛
🔍 私訊可否公開?Alex 律師建議
✅ 自己與他人間的私訊 可謹慎使用。 ❌ 他人之間的私訊 勿偷偷擷取,以免觸法。 🔒 善用馬賽克,保護自己也避免誤觸個資法!

截圖私訊公開是否合法、 無故竊錄非公開言論罪、LINE對話截圖法律問題、刑法315-1條、個人資料保護法違規風險、違法蒐集處理利用個資、加重誹謗罪風險、馬賽克去識別化、私訊對話法律責任、社群媒體言論法律風險
留言